南通太平寺

  •    观音山镇南首,有一处野苇丛生、雁起雁落的平沙,唐代称雁沙。相传就在这片雁沙上,唐代建有一座小庵堂,即观音堂,也称之为雁沙寺。唐贞元年间(785—805年),被敕建为太平禅寺(一说太平禅寺建于唐咸通七年)。俗谓先有太平寺,后有南通城,典或出于此。

        唐懿宗李漼初名李温,大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(833年)生于籓邸,时父亲李忱为光王,母晁氏为其妾室。其父继位后,于会昌六年十月,封李温为郓王。当时,唐宣宗喜欢第四子夔王李滋,欲立为皇太子,而李温年长,久而不决。后招夔王李滋设计陷害,落难通州,住起凤桥一带,隐姓埋名在起凤桥胡家伞店帮工,与胡氏女凤娇一见钟情,两情相悦,耳鬓厮磨,因笃信观音菩萨,每初一十五必到观音庵(太平寺前身)敬香。后引发胡家表侄妒忌,乃趁李漼到观音庵敬香留宿之际,纵火欲害李漼性命,奈他乃真命天子,观音菩萨倾洒甘露圣水灭焰,乃得死里逃生,后每初一十五必到城东观音庵礼佛。

        大中十三年(859年)八月,宣宗病逝,左神策护军中尉王宗实、副使丌元实矫诏立李温为皇太子,从通州迎回即位。懿宗即位的第二年,改元为咸通。胡氏女在李漼称帝后,被接回京封为妃。胡氏女于咸通六年(865年),生四皇子李侃,被他父亲唐懿宗封为郢王,咸通七年(866年),郢王周岁,唐懿宗李漼感通州观音庵菩萨之恩,乃拨国库银,并颁召通州府,改庵建寺,赐地三百亩,敕建太平寺,地名观音山。为通州地区仅有的两家皇家敕建之一(另一为南大街天宁寺)。

        太平禅寺幸藏乾隆十九年邑人张章及其子张新铎所立之殘碑云:“通郡有九寺,城东观音山古名太平寺,其一也。世远年久,碑志无存。建自唐朝咸通七年,迄今将有九百岁矣。河干有外山门一座,迤逦而南有山门,关帝殿、诸天殿、天王殿。佛殿东有楼,妥五百阿罗汉。西有敕建丞相祠,祠前有地藏殿。土山环抱,山河围绕。寮房百有余间,僧众五十余人。庙宇之翰筑、林树之荫蘙、人口之繁衍,岂唯村镇驻锡难以媲美;即城市古刹不堪比肩,洋洋乎大观也。”

      自五代通州建城,而历经宋、元、明、清,偏于一隅的通州,无多征战。经济发达,人口繁衍。社会稳定,寺庙兴旺。然岁月久远,朝代更替,太平禅寺也经历了几度辉煌,廊庑充溢、屋宇奢侈;又几度灰烬,墙被蒿艾、巷罗荆棘。但以上残碑所记,实是描述了太平禅寺鼎盛之时的状况。占地三百亩,屋宇一千间。高楼飞观,驰道周环。殿宫连承,轩槛曼延。如此之大观,其殊荣足以冠盖江海。太平禅寺遂成骚人墨客向往之地,百姓大众祈福之所。

      太平禅寺之所以名震江海,还由于它与南宋抗元领袖、我国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有不解的渊源。宋德祜元年(1275年),元兵南下,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兵保卫临安,次年任丞相,在与元兵谈判时被扣留。1276年3月间,乘隙从镇江逃出,越过长江,经真州、维扬、高邮、海陵、海安、如皋,最后抵达通州(今南通)。文天祥在通州五十天,是他炼铸丹心、思振宋室的五十天,是其一生很重要的五十天。从这里,他渡江过洋,重举抗元大旗,直至献出生命。

      文天祥抵通州后,常骑爱马至太平禅寺与学识高深的方丈暢谈佛法,纵论古今。1276年闰3月17日,就是文天祥离开通州、南渡抗元的那一天下午,他还专程骑马去太平禅寺向方丈告辞。清姜长卿《崇川竹枝词(丞相渡)》云:“海滨渔父识孤臣,应是英雄变姓名。芳草夕阳丞相渡,天南何处梦江城。”其后附说明:“文忠烈渡海处在城南十五里观音山,公有赠送渔父诗,载州志。”太平禅寺,当是文天祥南渡汪洋的起始点。

  • 文定法师,字圣慧,嗣法临济与曹洞二宗,
    1965年出生于新疆吉木萨尔,
    1974年来江苏依外祖母住,幼秉家教,即结佛缘,年十一岁即能熟读大乘法宝,然未克领悟,
    1982年于镇江金山江天禅寺依慈舟、仁善两老和尚出家。
    1983年就读于苏州灵岩山佛学院,
    1986年毕业,同年考入中国佛学院继续深造,至1990年毕业。后应聘在南京栖霞山佛学院执鞭两年,继后应南通市佛协邀请,接手复建太平寺,乃于一片废墟中募资鸠庀,终于再续太平寺法脉。
    2005年,经江苏省佛协批准,升座太平寺,
    2009年在首届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上获得摄众奖。

    文定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、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、南通佛教协会副会长、南通崇川区佛教协会会长、南通太平禅寺天宁禅寺方丈、普门书画院院长等职。

官网直达

www.jsfj.cn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