缅怀明开长老
文 / 江苏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 隆相法师
在浩瀚的佛教历史长河中,有这样一位高僧,他以卓越的佛学造诣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佛教事业的深切热爱,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。他,就是明开长老。今天,让我们一同走进长老的佛学历程,探索他对佛教的深远贡献。
一、佛学历程:从孤苦无依到一代高僧
明开长老,俗姓徐,名德贤,法名明开,法号真源,1910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普通家庭。自幼孤苦无依的他,17岁那年踏上了寻求心灵归宿的道路,前往杭州昭庆寺出家,并于同年受戒。从此,一颗向佛之心在苦难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。
明开长老的佛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他以惊人的毅力,四方参学,遍访名山大寺,先后在常州天宁寺学戒堂、宁波观宗寺法学社等地学习,不仅熟读儒家的四书五经,更对佛教的教理教义、仪轨戒律等进行了深入的钻研。经过五年的苦读,他终于考入了著名的闽南佛学院,师从太虚大师,进入更高一步的深造。
在闽南佛学院的三年,长老的佛学造诣得到了质的飞跃。然而,他并未满足于此,而是继续寻求深造,先后到宜兴海会寺阅藏、于吴县穹窿山大茅蓬习禅,为佛学修习打下了深厚的学问与实证根基。这些经历不仅锤炼了长老的佛学修为,也培养了他坚韧不拔、勇于探索的精神。
二、主要贡献:护寺护经,革新佛教管理
明开长老对佛教的贡献是多方面的,其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他在护寺护经和革新佛教管理方面的努力。
1.护寺护经,守护佛教文化遗产
1966年,“文革”的风暴席卷全国,苏州城中的西园戒幢律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。千余名红卫兵上山,意图摧毁寺庙和经书。在这危急关头,明开长老挺身而出,指挥若定。他一方面迅速将文物室的各种文物收藏起来,其中最珍贵的36件秘密移交给市文管会保管;另一方面,他带领僧众日夜巡逻,严禁外人入内,誓死守护寺庙和经书。
在这场浩劫中,明开长老被打成双耳失聪,但他依然坚守岗位,以身护寺护经。最终,西园戒幢律寺成为苏州市唯一一座基本没受到破坏的寺院,8万多册珍贵典籍和众多殿堂佛像得以完好保存。这一壮举不仅为佛教界保存了宝贵的文化遗产,也为后世的佛教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2. 革新佛教管理,推动民主开放
在担任西园戒幢律寺方丈期间,明开长老不拘泥于传统,敢于革除旧弊,极力主张选贤任能。他将传统的传法制改革为十方选贤制,使寺庙成为广纳贤才的丛林。这一改革举措不仅得到了教内有识之士的普遍赞许,也为中国佛教协会后来的规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。
在改革开放之后,中国佛教协会作出规定:凡是开放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佛教寺院一律建设成为十方丛林,管理人员由僧众推选担任,五年一届。而这一切的先声,正是明开长老在数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践行的。在寺务管理上,长老坚持重大寺务活动都须经过执事会议评议通过,使寺庙的日常管理工作步入了民主开放的管理制度轨道。
三、参政议政,维护佛教权益
除了护寺护经和革新佛教管理外,明开长老还积极参与政治生活,为维护佛教权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积极参与苏州市佛教徒抗美援朝工作委员会的活动,标志着他参加新中国民主政治生活的开始。从1956年起,他正式参政议政,历任苏州市政协委员、市人民代表以及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及咨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。
在政协会议上,明开长老多次发言,呼吁保护佛教文化遗产、维护佛教权益。他强调对党的宗教政策深信不疑,并积极协助政府宣传和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。同时,他还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佛教事业发展的建议,如加强寺庙管理、培养僧才、恢复佛教名胜古迹等。这些建议不仅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,也为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。
四、培养僧才,传承佛教精神
明开长老深知人才对于佛教事业的重要性。因此,他始终将培养僧才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。在担任西园戒幢律寺方丈期间,长老狠抓人才培养工作,强调“庙要像庙”“僧要像僧”。为了扭转当时佛教界人才匮乏的局面,他先后传授了两届三坛大戒,共为176人具足戒法,为寺院培养了一批有文化、有佛学知识的年轻僧才。
此外,明开长老还积极倡导创办佛学院和佛学研究所等教育机构,为佛教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创办之初,就曾得到长老的关心与支持。今时逢明开长老圆寂三十周年之际,吾辈亦当深切缅怀长老高尚之品格,强韧之意志,坚固之信仰,以及他为当代佛教健康传承做出的杰出贡献。
明开长老的一生,正如茗山长老在《明开法师颂》中所说:“自利利他,精进不懈;爱国爱教,僧伽师范。”愿明开长老遗风长存!愿四众弟子勇猛精进,不懈努力!